今日头条《731》至少比吴京电影要高贵多了
首页今日头条娱乐新闻《731》至少比吴京电影要高贵多了

《731》至少比吴京电影要高贵多了

今天我去看了《731》,离预期较远,内心有失落。但,对这片子,我也不想说差评的话,不是不够勇敢,而是于心不忍。

这次《731》票房都卖疯了,“想看”人数超过450万,首日破3亿,这些数据是影史之最。这个热度值,这种期待性,远超《哪吒2》了。

不知道后劲如何。现在,这片子让无数人泪目,但,差评也是漫山遍野的。两极化都有海量人群,这本身就蛮值得分析的。

不论是从家国情怀角度,还是考虑艺术探索创新,我对《731》怀着太多敬意,先抛个观点——从艺术探索创新角度,要比吴京高贵多了。

关于《南京照相馆》《东极岛》这类电影评价,我肯定要让渡一部分艺术标准的。说白了,我愿意和主流人群保持情感共振。

看这样电影,我更愿意让自己穿越到历史那个节点,在那个人类至暗时刻,看清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恐怖。

这不仅是爱国情感的体现,也是生而为人应有的人性伦理。

但,我很清楚,在公共领域,不论如何评价这样的电影,都是要被骂疯的。

之前,对这样的电影,我都不敢专门写文章评价了。上次只是提了几句《南京照相馆》,就被一帮人揪着与我谈海参崴,甚至扯到贝加尔湖。好累。

同样,不论怎么表达对《731》的看法,我都会挨骂。

我不是要骑墙,硬让自己站在中间地带,左右都不讨好。我觉得,当下的戾气,已经让表达爱国这种朴素情感,都容易遭到羞辱。

对批评过我的人,我几乎不记仇。但有个人,此生我不会和解的。因为我只是说了句自己有家国情怀,自己认为主流价值,愿意和读者投入主流人群,就被他各种攻击污名,说我被招安之类。

真正的教养,是尊重普遍的朴素的人性。我正在写一本书,是述评历史上有人格有风骨的文人,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他们都是爱国的。对国家和民族的爱,也成就了他们的人品和才华。

今天,我们普通人看待《731》,当然也要懂得,这是在揭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伤痛秘史。


这个题材极具敏感性、特殊性、复杂性,所以,我觉得,评价这部电影的价值次序选择,我把家国情怀和铭记历史,放在艺术创新之前。

是的,就是要借此对战争进行反思,甚至,就是要对日本这个菊与刀的民族某种可怕的东西,保持警惕。

我不讳言,我甚至现在都极不喜欢日本人,因为他们在那场战争中暴露的极恶人性,迄今让我都觉得排斥和别扭。

这当然未必全是理性的。但,我也就是个平凡人,有些事情,在内心根本就和解不了。

是的,像南京大屠杀,以及731部队的人体实验、细菌战,当我确定真是日本人干过的极恶,从那一刻起,我就注定和解不了。


你可以嫌我文化水准不行,嫌我格局不大,嫌我文明意识不开放,但,这就是真实的我。

这一切,真不是被这些电影煽动的,而是我看过绵秘的历史,然后,基本笃定的理性的文化判断。

但,我知道,一旦把我内心这种真实情感说出来,网上的急风暴雨一定会漫卷过来。

总有一些自以为很有文化水平的人,在这方面,会拿一些宏大叙事来鄙薄我的朴素情感。这种人,我测试过,确定是冷漠的人,不会爱具体的人。

当然,我还是要说些对《731》客观的艺术评价。

虽然我肯定这部电影的情感价值,但,我认为,在艺术审美和叙事方式上,还是有太多的缺陷。

如果这是一部纯粹的娱乐的商业的大片,我一定会狠批《731》的叙事节奏与表达杂糅的种种问题。

请原谅我,这一次,换个表达方式,从没有比较就没有欣赏的角度,不说差评,而是看到进步性。

尽管《731》艺术表达存在不少问题,但,至少这是一部比《战狼》以及《长津湖》都要高级的电影。

简单地说,它要远比吴京的主旋律爱国电影,更具有艺术性。

我再说得刻薄点,《731》是一部既有市场动机但也有艺术野心的作品。

它绝不像吴京那样,完全按照底层逻辑,在疯狂割韭菜,甚至连脸都不要了。

《731》值得尊敬的地方,恰恰就是没有全打爱国主义牌,而是想在艺术的轻道上,有尊严地获得更大的文化认同。

不得不说,这对《731》的创作团队来说,挑战就极大了。

这么说吧,现在很多人对《731》疯狂差评,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表达,没有像吴京那样,选择粗暴血腥凶残脑残的无厘头式。

不得不说,吴京那种“打打打”式的现代个人英雄神话,还是有更大的庸众市场。

但,《731》不是那样了,他没有渲染那些血腥的场景,而是以大量的意象和隐喻,把历史真实像剥洋葱似的,剥开来了。

艺术真实高于现实真实,这个电影是展现了。只可惜,很多人看不懂。

我看《731》这部电影时,也是经常会走神,因为我要不停地思考,不停地想象,导演设定的那些画面、色彩、图案、孕妇、艺伎、孩子,到底在隐喻什么?



显然,这里面有大量的艺术匠心,比如,那个日本女大佐和孕妇之间的情感互动如何理解?为什么要设置那么多日本孩子在其中阐释“大东亚共荣”?



人性和文化的很多旨归,其实是需要细化认识的。这对普通观众显然构成了理解障碍。

网上对这部电影大量争议,也正是集中在对这些场景和人情的“不真实”“不理解”认识上,我说得刻薄一点,这恰恰在反证,《731》没有按照“底层逻辑”来创作。

我甚至怀疑主创团队的用户思维,也并不全是国内观众,而是包括全球化视野中艺术表达的普遍认同者。

说得通俗点,就是导演既要国内市场,又有海外市场,还想着国际评奖。

很遗憾,这种用户思维太不聚焦,让这部电影的表达有些“三不靠”——普通观众看不懂种种隐喻,不理解蒙太奇手法的意象深意;有艺术审美基础的观众又觉得电影叙事节奏和风格凌乱违和……

我相信,专家视角会挑出更多的错位和尴尬。

这部电影导演驾驭这个题材的能力显然有所欠缺,或许,是他虽然摆脱了吴京表达的丑陋和粗暴,但,又受到“既要……又要……还要……”思维的影响。

于是,这部电影评价,两极分化严重了,不,其实,我是处于第三极。

这种各有判断,各得其所,恰恰又是这部电影最真实也最残酷的反应。

它深刻说明,中国人有普遍的爱国情感的,有普适的人性伦理传统,热爱和平,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充满警醒。

但,同时,也说明,这代观众在艺术审美和价值判断上,总算是实现迭代升级了。

从吴京的《战狼》,到电影《731》,这种艺术创新的一小步,恰恰是中国电影创作者的人格进步一大步。

从这个意义讲,追求短链条价值,我认为,《731》值得看。

至少,它比吴京的作品,要高级多了,甚至,高贵多了。

这种高贵,既是爱国情感给的,也是艺术创新给的,更是人格力量给的。

人的精神思想提升,也总是要从提高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开始的。


共1条数据,当前1/1页
本文由网络整理 棒棒哒影院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国产动画电影,怎么就离不开「妖魔鬼怪」?
下一篇
731的真相,比电影还恐怖!
{/if}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