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/ 阿 渔
编辑 / 朱 婷
运营 / 狮子座
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拿下豆瓣9.5的高分,韩国编剧水准再次上升一个level。
近些年韩剧有不少大爆之作,相比内娱的导演捧人,韩娱里更多的是编剧造星,编剧在影视剧项目里占据主导地位,像金恩淑、朴智恩、卢熙京等韩国知名编剧发挥稳定,常有爆款作品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她们还都是女性编剧,她们笔下的人物角色,女性细腻,男性角色“难得”,有网友分析这些几乎不在现实中存在的男主,恰恰是她们一次又一次的呐喊与呼吁。是的,韩女编剧,早已next level了。
一个不争的事实:从《请回答1988》《鬼怪》到《机智的医生生活》,再到《黑暗荣耀》和最近的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,每隔一段时间韩剧总能给观众带来惊喜。
不是kk非要比较,但相比内娱还在批量换乘恋爱,搞“宝宝剧集”,韩剧确实在内容和题材上不断拓展,即使是题材老套的偶像剧,也往往能拍出新内容。
韩剧质量的稳定或许也跟韩娱产业里的“编剧中心制”有很大关系,韩剧的长盛不衰和内容升级,每隔一段时间,总是值得单独拿出来复盘与借鉴。
韩女编剧代表: 金恩淑、朴智恩、卢熙京、金银姬
韩国电视剧行业公认的“四大金牌编剧”包括金恩淑、朴智恩、卢熙京、金银姬,四位编剧几乎承包了韩剧爆款市场,她们的创作思路和侧重题材也引领了整个韩剧产业的发展。
比如金恩淑,她早年间擅长写灰姑娘般的爱情故事,她创作的《巴黎恋人》至今仍然是普通女孩儿幻想爱情的典范。
这个期间无论是欢喜冤家还是虐恋情深,本质上都是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故事,风靡亚洲的《蓝色生死恋》《冬日恋歌》《我的女孩》《豪杰春香》都是类似的作品。
之后一段时间,普通人的爱情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喜欢阈值,韩剧开启了奇幻模式,剧集开始加入外星人、灵幻互换、超能力等元素。
金恩淑的《秘密花园》《鬼怪》,朴智恩的《来自星星的你》《蓝色大海的传说》,金银姬的《恶鬼》《幽灵》等作品加入了奇幻元素。
浪漫的爱情之余,韩剧开始跳脱老套的王子拯救灰姑娘的故事,韩剧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让女性角色“女王”化,女性意识在不断觉醒,韩剧里描绘了更多职业女性,女性角色变得更有权势,不再需要男人的拯救。
比如金恩淑的《On Air》《黑暗荣耀》,卢熙京的《没关系,是爱情啊》,金银姬《信号》等等,都描绘了各类职业女性。尤其是《黑暗荣耀》的女主文东恩,是个标准的大女主,她不需要男主的拯救,反而男主需要她的帮助,爱情于她不是雪中送炭,也不是必选项。
到了林尚春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,“女性成长”不再是空洞的理论,而是从每一个小人物切入,用三代女性的托举,让观众可以感同身受。毕竟生活不是爽文,改变可能不只需要三代,普通女性在现实中每一步的微小变化都有价值。
韩剧编剧在偶像剧里不断上升的主题,也大大拓宽了创作思路,虽然韩国偶像剧的本质都是成人的爱情童话,但在童话里加点现实或许更符合如今观众的喜好。
她们很擅长反套路化的表达
除了在题材上不断创新之外,韩国编剧在内容的表达方式上也各有特色,创造了很多名场面。
比如金恩淑,号称韩剧的金句大师,她的每部作品都会有几句名台词。
《太阳的后裔》中的“医生应该没有男朋友吧,因为太忙。军人应该没有女朋友吧,因为太苦。”《继承者们》中的“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。”《绅士的品格》中“所谓的不惑之年,是个随时有熟人挚友离开的年纪。”《黑暗荣耀》中的“什么破晚霞,美成这样。”
她的作品大多画面唯美,配乐动听,很多场景都充满了诗意。像《太阳的后裔》里宋仲基走下直升机,风吹起女主宋慧乔的头发;《鬼怪》里孔刘和李栋旭从黑暗里走出来去见女主;《黑暗荣耀》里文东恩走过何道英身边时被风吹起的发丝。
这些名场面都助力韩剧更好的出圈,加深观众的印象。
影视剧的创作经常寻求人物弧光,韩剧更是如此,大部分的作品总会有恶毒反派出现,但豆瓣高分的几部韩剧反而都是治愈系,没有太多勾心斗角。
《请回答》系列和《机智的医生生活》的编剧李有静就是治愈系的代表,她的作品里几乎没有反派,而且充满趣味性。
《请回答1997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李有静在综艺节目里合作的嘉宾殷志源,这也是她第一次写电视剧剧本,当时被不少人泼冷水,她没气馁,反倒表示:“我们通常只因为有趣就会想参与,我是第一次写连续剧,出乎意料地有趣,如果搞砸就搞砸吧。”
她的作品里“猜老公”成为了一个热梗,不仅让剧情更加有趣,也让观众有了更多参与感。
而韩剧的另一个分支“狗血派”则没有收敛,反倒狗血的更加极致。比如金顺玉的《顶楼》系列,除了绝对狗血的剧情之外,她还擅长以艺术性的伏笔支撑起大俗大雅的情节。用各种反转来铺垫剧情,华丽的布景和张力十足的古典配乐在狗血中还透露着一丝文艺。
还有朴智恩编剧去年大火的《眼泪女王》,也是一个极尽狗血的俗套故事,但因为集结了极致的浪漫、狗血、文艺的表达还是吸引了大批观众。
其他还有像卢京熙擅长现实题材,她的创作风格是在平凡中描绘着人生哲理;金银姬在悬疑中加入了很多对人性的探讨;林尚春在揭露现实议题的同时还加入了不少温暖的细节。
这些编剧的表达方式要么反套路,要么极致套路,都让韩剧有更多的可看性。
编剧中心制
曾有内娱编剧在社交媒体上吐槽:现在的剧本剧组路过的狗都可以改两句。相比国内编剧在创作流程中的失语,韩国的编剧地位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。
金恩淑担任编剧的《On Air》就以女编剧的视角完整的展示了在剧组里,编剧完全占据主导地位。
在韩国,影视剧项目都采用编剧中心制,编剧拥有很大的话语权,编剧不仅是写故事,更是整个项目的主导,不仅要跟电视台沟通,还会参与拉投资、推销项目、拍摄等各个环节。
编剧可以拥有挑选演员的绝对自主权。在《On Air》,作为编剧的女主角有句名台词:“只要是我的剧本,我就有信心把演员捧红,而不在于出演的演员是谁。”戏外,金恩淑也说过类似的话,可以说韩剧更多的是编剧造星。
韩剧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,一方面给编剧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韩国的电视产业竞争异常激烈,如果在播了几集后收视率不好,整部剧都有被砍掉的风险,所以编剧要紧跟时事,直击观众痛点。
另一方面也给了编剧更大的权力,比如随着电视剧的播出,编剧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观众的反馈,可以根据观众的喜好来调整剧情。像《继承者们》一开始的设想是男二和女二有感情线,但播出几集后,发现观众对男二女二的CP更受关注,为了不遮掩主角光环,就模糊了感情线,给了观众更多想象空间。
这种编剧中心制减少了剧情崩坏的概率,内娱的偶像剧很多都是高开低走或者剧情割裂,甚至有明星会带着自己的编剧进组,随意加戏、改戏,这有可能让某个人物高光场面多,但在整体剧集里满是违和感。
其实韩剧里的很多元素,包括年代困境、复古纯爱、性别议题等方面在内娱都有很多可供编剧发挥的文化土壤。
当然,说了那么多,国产影视行业的情况终究与韩国不同,但确实希望越来越多的创作者,可以进入到以故事为核心的产业方向,编剧可以创作出更贴近现实的“偶像剧”,不要让观众总夸奖别人家的孩子,内娱的编剧该好好支棱起来了!
图源:文娱Talk、微博、豆瓣,侵删图。